第四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陳友諒的敗局已定, 漢陽失守, 軍中的逃兵漸漸變多, 且由於連坐制度,往往是由一個小旗帶著手下的十人一起投到朱元璋那一邊。陳友諒軍中的衛隊巡邏時抓獲了這樣一支逃跑的隊伍, 雙方對視一眼,發現是相識的同鄉,咬咬牙幹脆連衛隊也加入了逃跑的行列中。
然而陳友諒還是不願放棄他的大業。
夜色深沈,燭火微晃,光亮打在陳友諒的側臉上, 沒有給他的面色帶上半分暖意。他狠厲的目光一遍遍地掃視著輿圖, 試圖找出一個能夠取勝的勝機,卻始終沒有成功。
張定邊挑開帳幕走進來時就看到了陳友諒此時可怖的臉色, 抿了抿唇還是沒忍住開口勸道:“友諒, 大事不可為, 咱們還可以隱沒深林啊, 實在不行, 咱們本就是漁家出身, 便回到那一片大海上去,海上蒼茫, 朱元璋也抓不住咱們。”
“不行!”陳友諒頭都沒擡, 斷然拒絕道:“我絕對,絕對不要再被淹沒到那一片魚腥惡臭味中去。就算死,我也要作為漢國的皇帝而死,絕不能是作為一個漁民!”
張定邊見他拒絕的果斷, 神色黯然了下來,他們只有逃和死兩條路了,既然陳友諒不願逃走,他便只能陪著這個發小黃泉走一遭了。
“定邊。”陳友諒叫住正要離開準備明日戰鬥的張定邊,語氣卻再也沒有剛才的瘋狂:“明日便該是殊死一戰了,你不要再參加了。你武藝高強,若我不幸戰死,我的兩個兒子便托付給你了。”
聞言張定邊猛地回頭,陳友諒卻已經斂了神色了,依然專註於輿圖上。
“咱們結義時說好同生共死的... ...”張定邊有些憤惱,陳友諒卻是冷淡地問道:“我托孤給你,你還能棄我的兩個兒子不顧嗎?”
“好,你好!”張定邊憤然拂袖而去,月光灑下,兩行清淚掛在他的臉上。
陳友諒擡起頭,看著被風吹動的帳幕有些出神,張定邊還是太過天真了,朱元璋有可能放過武藝非凡的張定邊,因為張定邊只是一個武將,沒有兵,他單打獨鬥鬧不出大亂子。但陳友諒自己無論逃到天涯海角都是會被追殺的。換位而處,他也不可能放任一個政治能力出色的敵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個有能力的陰謀家圖謀著自己,怕是誰都無法睡安穩吧。
漢國的誰都能活著,除了漢國的皇帝。
陳友諒收起剛剛自己臉上的茫然和面對故友離去時露出的一絲脆弱,恢覆了那副陰沈的模樣。自此他便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沒有什麽好害怕的,也沒有什麽放不下的了。
他終於可以拋下一切,不用再算計著未來,與朱元璋背水一戰了。死,他也要從朱元璋身上咬下一塊肉下來,讓朱元璋知道痛的。
朱元璋也在為了明日的戰爭仔細謀劃著,被逼到末路上的陳友諒臨死的反撲一定不會叫朱元璋好受。朱元璋對兩日前的那場刺殺依然心存顧慮,手下的諸位謀士也在勸他,要不就坐鎮後方,不要再親自涉險了。
但敵方有主帥坐鎮,自己卻躲在了後方,氣勢上就弱了對方一截,即便能贏,也會贏得艱難些。朱元璋掂量了一陣利害,還是推拒了謀士們這番好心的建議:“不,我得上前線看著,總不能叫陳友諒以為我因著一場刺殺便連戰場也不敢上了,平白叫他看低了。戰局瞬息萬變,戰機轉瞬而逝,我總要身在戰場才能做出決定。”
“但是他們要是再派人來刺殺... ...”劉基還想再勸,朱元璋卻露出狡黠的一笑:“我只叫他們不知道我在哪艘船上不就好了。”
陳友諒備下了幾支沖鋒敢死隊,準備的船都是只要速度不要防護的,就是為了刺殺朱元璋。可到了戰場上,他傻眼了,原本朱元璋所
乘大船掛著的明紅色旗幟掛了好幾艘船,其餘各色顏色的旗子飄在船頭,不是朱元璋通知的舵手,根本無人知道哪艘才是作為標志物的船。況且,誰說朱元璋就一定要在作為標志物的船上?
“詭計多端。”陳友諒恨得牙癢癢,卻知道此時若是自己這邊的士兵陷入茫然,這仗便徹底輸了,自己走上了船頭,在最顯眼的位置向士兵們喊著沖殺。崇慕他的士兵在他的喊殺聲中重新鼓起了幹勁,士氣再鎮,不顧生死地向朱元璋的部隊沖殺而去。
至少他也要見到打敗自己的人才行。陳友諒站在船頭這麽想著,一支箭矢忽然迎面而來,貫腦而出。他沒來得及發出一聲喊叫,便失去了氣息。
原本聽他發號施令的將士們見主帥倒下頓時大亂,匆忙著就要將船只掉頭逃竄,慌亂中甚至幾艘船相撞,平白沈了兩艘。
正在前陣與漢國士兵拼殺的常遇春見了這種情況笑開了懷,一刀砍下一個漢兵的頭顱,大聲喊道:“敵將已死,各位隨我追殺敵軍!”
漢國軍隊潰不成軍,只能任常遇春割草一般地沖殺積攢軍功。而陳友諒一死,他一手創下的漢國也就差不多亡了。
朱元璋得了消息也是一時有些茫然,迎戰陳友諒最後反撲的戰鬥就這麽勝了?
他連忙打聽那決定勝負的一箭是誰射出去的,卻無人答得上來,那不過是和前幾日一樣射出的一陣掩護用處的箭雨,射箭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射中了什麽,又有誰能知道奪去陳友諒性命的是哪一個弓兵呢?
軍中冒領軍功是要被重責的,因此哪怕人人都知道這是個天大的功勞,也沒有人敢上前回答是自己。或許不過是一個弓兵一時手滑,力道太過,便射偏了攻擊小船的箭矢,殺死了站在大船船頭的陳友諒。
總之,這一仗沒有什麽驚鬼神的謀劃,也沒有動用震天地的火器,就這麽取得了勝利。或許已經做了地府亡魂的陳友諒都覺得不可思議,怎麽會有人向船身堅固的大船射箭,竟然還能在那麽遠準確地射中他。
陳友諒一死,朱元璋也就沒有再留在處州的必要了。剩餘的陳友諒殘部,朱元璋留了五萬人給丁普郎讓他清掃。丁普郎原本就熟悉這一帶,也與陳友諒軍中將領有些交情,或許能減少些戰鬥便收服了他們。
張定邊得知陳友諒戰死消息的時候,已經帶著陳友諒兩個稚齡幼子回到了兩人的故鄉。
沿海一帶漁民大都各自為業,連元官都無法管理好他們命他們繳稅,他們也就無意加入什麽起義軍,不清楚有一個曾經與他們一起出海的孩子,創立了一個大漢國,如今又殞命了。
張定邊防範了一陣,怕朱元璋派出追兵追捕陳友諒的兩個孩子,卻一直沒見動靜,他也就把心思全用在了織網打漁養活孩子上。他沒法向如今的朱元璋報仇,也無意將仇恨灌輸給陳友諒的兩個孩子,只是準備在他們稍大一些的時候,告訴他們,他們的生父曾經是一個令天下矚目的人物。
他挺喜歡如今海上打漁的平靜生活的。
朱元璋與陳友諒角逐出了勝者,北方張士誠穩固立足在劉福通地盤後,沒有多久便如同一只餓狼般咬向了元軍。朱元璋還沒有整理完他從大漢國中接手的地盤便得了消息,說張士誠夜襲王保保成功,王保保只帶了一支輕騎兵趁夜色逃走,據說連靴子都沒有穿上。
然而王保保也不愧是在朝中出名的將領,雖然猝不及防下被張士誠偷襲成功又奪去了兩座城池,但也還是及時聚攏了其餘忠於元朝的士兵,抵擋住了張士誠的進攻,堅守住了城池。元朝得到了消息也派了軍隊來支援他,張士誠知道再這麽打下去也獲不了利了,也就撤軍安撫剛剛奪下的兩座城中的百姓,休養生息。
元朝對投降了
又反叛的張士誠恨入骨髓,張士誠還特意做了場秀,把元朝朝廷封他為太尉的官憑當著城中百姓士卒撕了個粉碎,放言他絕不會與壓迫百姓的朝廷同流合汙,從前種種都只是緩兵之策。
雖說這麽大肆宣傳出爾反爾也不是什麽好事,但總叫懷疑他歸降元朝的百姓安了心。
他與元朝的糾葛本來一時還與朱元璋沒有幹系,他整頓陳友諒的地盤還需要些時間,北方有湯和他們守著還鬧不出什麽事。張士誠與元朝這麽撕破臉皮,此時元朝的重點應該也會放在張士誠身上,他們兩方攪在一起剛好給了朱元璋發展的時間。
但一個消息傳來,逼的朱元璋不得不離開漢陽,趕回應天——朱文正密謀背叛朱元璋,投靠張士誠。
朱元璋拿著信件的手都在顫抖,看著信件上的一字一句感覺心如刀絞。他不是沒有想過自己陣營中的人可能會因為其他利害關系背叛自己,但他從來沒有想過,他的血親會背叛他。如果連他當親生兒子一般看待的朱文正都會背叛自己,這個世界上還有誰值得信任?
但他又不敢不信,朱文正與張士誠的來往信件都被查獲了,他本人也暫時被湯和關押了起來,沒有嚴刑拷打,只是餓了他三天,他便全部交代了。他確實對朱元璋有了反心,陳友諒的敗局明顯,天下唯一有可能與朱元璋爭鋒的只剩了張士誠,他便向張士誠傳了密信。
張士誠收到他的傳信之後猶疑了好一陣,根本不敢相信朱元璋的侄子會背叛朱元璋,怕是朱元璋玩的把戲,拿朱元璋的布防試探了朱文正幾次。朱文正便把滁州的真實布防全部告訴了他,若不是此時張士誠與元軍正打的熱火朝天,一定會轉頭來攻滁州。
證據確鑿,湯和在信中寫他不好處理朱文正,等朱元璋自己回去處理。坐在朱元璋附近的謀士們都感到朱元璋身上滲透出一種足以稱得上是恐怖的威壓,完全不敢打聽信中寫了些什麽。
朱元璋把趙普勝也留在了漢陽,踏上了歸途。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然而陳友諒還是不願放棄他的大業。
夜色深沈,燭火微晃,光亮打在陳友諒的側臉上, 沒有給他的面色帶上半分暖意。他狠厲的目光一遍遍地掃視著輿圖, 試圖找出一個能夠取勝的勝機,卻始終沒有成功。
張定邊挑開帳幕走進來時就看到了陳友諒此時可怖的臉色, 抿了抿唇還是沒忍住開口勸道:“友諒, 大事不可為, 咱們還可以隱沒深林啊, 實在不行, 咱們本就是漁家出身, 便回到那一片大海上去,海上蒼茫, 朱元璋也抓不住咱們。”
“不行!”陳友諒頭都沒擡, 斷然拒絕道:“我絕對,絕對不要再被淹沒到那一片魚腥惡臭味中去。就算死,我也要作為漢國的皇帝而死,絕不能是作為一個漁民!”
張定邊見他拒絕的果斷, 神色黯然了下來,他們只有逃和死兩條路了,既然陳友諒不願逃走,他便只能陪著這個發小黃泉走一遭了。
“定邊。”陳友諒叫住正要離開準備明日戰鬥的張定邊,語氣卻再也沒有剛才的瘋狂:“明日便該是殊死一戰了,你不要再參加了。你武藝高強,若我不幸戰死,我的兩個兒子便托付給你了。”
聞言張定邊猛地回頭,陳友諒卻已經斂了神色了,依然專註於輿圖上。
“咱們結義時說好同生共死的... ...”張定邊有些憤惱,陳友諒卻是冷淡地問道:“我托孤給你,你還能棄我的兩個兒子不顧嗎?”
“好,你好!”張定邊憤然拂袖而去,月光灑下,兩行清淚掛在他的臉上。
陳友諒擡起頭,看著被風吹動的帳幕有些出神,張定邊還是太過天真了,朱元璋有可能放過武藝非凡的張定邊,因為張定邊只是一個武將,沒有兵,他單打獨鬥鬧不出大亂子。但陳友諒自己無論逃到天涯海角都是會被追殺的。換位而處,他也不可能放任一個政治能力出色的敵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個有能力的陰謀家圖謀著自己,怕是誰都無法睡安穩吧。
漢國的誰都能活著,除了漢國的皇帝。
陳友諒收起剛剛自己臉上的茫然和面對故友離去時露出的一絲脆弱,恢覆了那副陰沈的模樣。自此他便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沒有什麽好害怕的,也沒有什麽放不下的了。
他終於可以拋下一切,不用再算計著未來,與朱元璋背水一戰了。死,他也要從朱元璋身上咬下一塊肉下來,讓朱元璋知道痛的。
朱元璋也在為了明日的戰爭仔細謀劃著,被逼到末路上的陳友諒臨死的反撲一定不會叫朱元璋好受。朱元璋對兩日前的那場刺殺依然心存顧慮,手下的諸位謀士也在勸他,要不就坐鎮後方,不要再親自涉險了。
但敵方有主帥坐鎮,自己卻躲在了後方,氣勢上就弱了對方一截,即便能贏,也會贏得艱難些。朱元璋掂量了一陣利害,還是推拒了謀士們這番好心的建議:“不,我得上前線看著,總不能叫陳友諒以為我因著一場刺殺便連戰場也不敢上了,平白叫他看低了。戰局瞬息萬變,戰機轉瞬而逝,我總要身在戰場才能做出決定。”
“但是他們要是再派人來刺殺... ...”劉基還想再勸,朱元璋卻露出狡黠的一笑:“我只叫他們不知道我在哪艘船上不就好了。”
陳友諒備下了幾支沖鋒敢死隊,準備的船都是只要速度不要防護的,就是為了刺殺朱元璋。可到了戰場上,他傻眼了,原本朱元璋所
乘大船掛著的明紅色旗幟掛了好幾艘船,其餘各色顏色的旗子飄在船頭,不是朱元璋通知的舵手,根本無人知道哪艘才是作為標志物的船。況且,誰說朱元璋就一定要在作為標志物的船上?
“詭計多端。”陳友諒恨得牙癢癢,卻知道此時若是自己這邊的士兵陷入茫然,這仗便徹底輸了,自己走上了船頭,在最顯眼的位置向士兵們喊著沖殺。崇慕他的士兵在他的喊殺聲中重新鼓起了幹勁,士氣再鎮,不顧生死地向朱元璋的部隊沖殺而去。
至少他也要見到打敗自己的人才行。陳友諒站在船頭這麽想著,一支箭矢忽然迎面而來,貫腦而出。他沒來得及發出一聲喊叫,便失去了氣息。
原本聽他發號施令的將士們見主帥倒下頓時大亂,匆忙著就要將船只掉頭逃竄,慌亂中甚至幾艘船相撞,平白沈了兩艘。
正在前陣與漢國士兵拼殺的常遇春見了這種情況笑開了懷,一刀砍下一個漢兵的頭顱,大聲喊道:“敵將已死,各位隨我追殺敵軍!”
漢國軍隊潰不成軍,只能任常遇春割草一般地沖殺積攢軍功。而陳友諒一死,他一手創下的漢國也就差不多亡了。
朱元璋得了消息也是一時有些茫然,迎戰陳友諒最後反撲的戰鬥就這麽勝了?
他連忙打聽那決定勝負的一箭是誰射出去的,卻無人答得上來,那不過是和前幾日一樣射出的一陣掩護用處的箭雨,射箭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射中了什麽,又有誰能知道奪去陳友諒性命的是哪一個弓兵呢?
軍中冒領軍功是要被重責的,因此哪怕人人都知道這是個天大的功勞,也沒有人敢上前回答是自己。或許不過是一個弓兵一時手滑,力道太過,便射偏了攻擊小船的箭矢,殺死了站在大船船頭的陳友諒。
總之,這一仗沒有什麽驚鬼神的謀劃,也沒有動用震天地的火器,就這麽取得了勝利。或許已經做了地府亡魂的陳友諒都覺得不可思議,怎麽會有人向船身堅固的大船射箭,竟然還能在那麽遠準確地射中他。
陳友諒一死,朱元璋也就沒有再留在處州的必要了。剩餘的陳友諒殘部,朱元璋留了五萬人給丁普郎讓他清掃。丁普郎原本就熟悉這一帶,也與陳友諒軍中將領有些交情,或許能減少些戰鬥便收服了他們。
張定邊得知陳友諒戰死消息的時候,已經帶著陳友諒兩個稚齡幼子回到了兩人的故鄉。
沿海一帶漁民大都各自為業,連元官都無法管理好他們命他們繳稅,他們也就無意加入什麽起義軍,不清楚有一個曾經與他們一起出海的孩子,創立了一個大漢國,如今又殞命了。
張定邊防範了一陣,怕朱元璋派出追兵追捕陳友諒的兩個孩子,卻一直沒見動靜,他也就把心思全用在了織網打漁養活孩子上。他沒法向如今的朱元璋報仇,也無意將仇恨灌輸給陳友諒的兩個孩子,只是準備在他們稍大一些的時候,告訴他們,他們的生父曾經是一個令天下矚目的人物。
他挺喜歡如今海上打漁的平靜生活的。
朱元璋與陳友諒角逐出了勝者,北方張士誠穩固立足在劉福通地盤後,沒有多久便如同一只餓狼般咬向了元軍。朱元璋還沒有整理完他從大漢國中接手的地盤便得了消息,說張士誠夜襲王保保成功,王保保只帶了一支輕騎兵趁夜色逃走,據說連靴子都沒有穿上。
然而王保保也不愧是在朝中出名的將領,雖然猝不及防下被張士誠偷襲成功又奪去了兩座城池,但也還是及時聚攏了其餘忠於元朝的士兵,抵擋住了張士誠的進攻,堅守住了城池。元朝得到了消息也派了軍隊來支援他,張士誠知道再這麽打下去也獲不了利了,也就撤軍安撫剛剛奪下的兩座城中的百姓,休養生息。
元朝對投降了
又反叛的張士誠恨入骨髓,張士誠還特意做了場秀,把元朝朝廷封他為太尉的官憑當著城中百姓士卒撕了個粉碎,放言他絕不會與壓迫百姓的朝廷同流合汙,從前種種都只是緩兵之策。
雖說這麽大肆宣傳出爾反爾也不是什麽好事,但總叫懷疑他歸降元朝的百姓安了心。
他與元朝的糾葛本來一時還與朱元璋沒有幹系,他整頓陳友諒的地盤還需要些時間,北方有湯和他們守著還鬧不出什麽事。張士誠與元朝這麽撕破臉皮,此時元朝的重點應該也會放在張士誠身上,他們兩方攪在一起剛好給了朱元璋發展的時間。
但一個消息傳來,逼的朱元璋不得不離開漢陽,趕回應天——朱文正密謀背叛朱元璋,投靠張士誠。
朱元璋拿著信件的手都在顫抖,看著信件上的一字一句感覺心如刀絞。他不是沒有想過自己陣營中的人可能會因為其他利害關系背叛自己,但他從來沒有想過,他的血親會背叛他。如果連他當親生兒子一般看待的朱文正都會背叛自己,這個世界上還有誰值得信任?
但他又不敢不信,朱文正與張士誠的來往信件都被查獲了,他本人也暫時被湯和關押了起來,沒有嚴刑拷打,只是餓了他三天,他便全部交代了。他確實對朱元璋有了反心,陳友諒的敗局明顯,天下唯一有可能與朱元璋爭鋒的只剩了張士誠,他便向張士誠傳了密信。
張士誠收到他的傳信之後猶疑了好一陣,根本不敢相信朱元璋的侄子會背叛朱元璋,怕是朱元璋玩的把戲,拿朱元璋的布防試探了朱文正幾次。朱文正便把滁州的真實布防全部告訴了他,若不是此時張士誠與元軍正打的熱火朝天,一定會轉頭來攻滁州。
證據確鑿,湯和在信中寫他不好處理朱文正,等朱元璋自己回去處理。坐在朱元璋附近的謀士們都感到朱元璋身上滲透出一種足以稱得上是恐怖的威壓,完全不敢打聽信中寫了些什麽。
朱元璋把趙普勝也留在了漢陽,踏上了歸途。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